三尺讲台,挥洒青春梦想
数月打磨,书写赛场华章
(相关资料图)
来听获得“田家炳杯”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
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的他们
讲述备赛故事吧!
王艺超,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,曾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,优秀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
谈及近半年的比赛,王艺超由衷感叹:大半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。由于英语学科的赛事要求,不论是教案设计、PPT制作,还是十分钟的片段授课和三分钟的即席讲演,都必须全程英文。在日常学习中,王艺超便常常通过英语演讲、英语辩论和课堂展示来练习口语表达。在山师附中实习期间,王艺超每次站上讲台,都是45分钟的全英授课。正是因为平时对口语的重视和实习过程中的严格要求,王艺超才能在赛场上顺利通过语言关。
决赛时,限时编写教案和制作PPT都要求“谢绝”外界资料。为此,王艺超备赛时选择吃透全套教材,“把所有东西装进脑子里”。四个多月的时间里,七册新版部编教科书,每一本每一页他都仔细研读。对于参考价值比较大的章节,王艺超在实习时积极观摩其他老师的公开课,同时也争取自己上课的机会进行教学实践。在一次公开课讲授时,因为时间把控不当以及课堂中没有及时调整,王艺超最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,指导老师找到他在教学方面的弱点和不足,并进行了针对性指导。
决赛前,外国语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坊的老师们对他进行了集中指导,为他逐个打磨要点和授课技巧。他还在指导教师徐立乐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帮助下,多次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线上模拟授课训练,积累经验,提升技能。
决赛场上,他凭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扎实的积累,顺利完成了试讲。随后的即席讲演,王艺超需要以“单元整体教学”为题进行讲演,而这一教学理念,恰好在山师附中的英语教学中已实施多年,在实习期间,他多次和一线教师们深入交流这一理念,并旁听了多场相关讲座。因此,他在演讲中以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实例,顺利地完成了即席讲演。
王艺超回忆说,在授课过程中,感触最深的是课堂指令的使用,这一直都是他技能打磨的重点。在他看来,这并不是几句可有可无的行话,而是整堂课层层深入、逐步推进的阶梯,是让学生和老师良性互动的关键。言简意赅、情感饱满的课堂指令往往能让课堂进行得更加流畅自然。例如,让学生注意部分文本,“大家翻到某页看某段最后一行某句话……”和“注意段尾这句……”相比,为什么后者能让课堂更流畅?为了一个个这样的问题,王艺超常常将一段授课的录音反复听几个小时,细细揣摩其中的意味,再去请教指导老师,打磨完成后,他还会在课堂上加以实践,参考老师们的建议,尽全力让自己的授课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回忆起比赛的全程,王艺超紧张过、忐忑过、焦虑过也激动过,但更多的还是平静。他曾为备赛和实习的双重压力而劳累,曾为全新的教材而焦虑,但站在实习学校的讲台上,坐在赛场的准备室里,自己却再也没有了紧张,只剩下享受过程的那份平静甚至惬意。
一路走来,从学生到实习教师,又在赛场上初步检验了自己的教学技能,他笑称感受到了讲台的呼唤,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时时在心中翻起骇浪,他要把自己多年的职业梦想内化于心,继续前行。
李新梅,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9级化学专业本科生,多次获评校二等、三等奖学金,优秀团员,优秀学生,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
站上一等奖的领奖台,李新梅多日的疲惫一扫而空。现场抽取试题,限时备课,即席讲演,模拟授课,一路的磨炼在此刻收获了满意的答案。
在整个备赛过程中,学院的老师们在教学设计、教姿教态等方面给予了她非常多的帮助,带给她挑战的底气与前行的勇气。李新梅回忆说,随着赛程加紧,尤其是备战决赛那几天,时间宝贵,必须及时调整备赛方法。她首先翻阅教材目录,迅速熟悉课程,梳理知识体系;在教学方法上,则选用问题导向和学生自主实验的思路,着重加强问题设计。在她看来,问题导向的授课必须贴合学生实际,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标准,让学生能思考、能理解,这样才能收到成效。
参加高强度的竞赛,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尤为重要。深谙此理的李新梅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决赛当天的节奏:起床、洗漱、用餐、赶路……既保证充分的休息,又尽可能地适应比赛时间。在等候室里,李新梅及时对自己进行了心理调适,梳理了几遍比赛流程后,便和其他选手进行交流,让自己逐渐放松,努力达到最好状态。
李新梅决赛抽取的备选题目中恰好有与初赛接近的试题,但她并没有“旧调重弹”,而是选择没有讲过的“化学能与热能”进行比赛。做出这个决定,是因为平时的积累让她并不依赖自己讲过的课程。李新梅说:“我关注了很多学术网站,每当看到优秀教案和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料便下载或摘录下来,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素材。”空暇之时,她常常把笔记和资料翻出来,进一步梳理教学设计思路,不知不觉中,文件夹里就已经装满了范例,笔记本也满满当当了。“在准备环节,能用的素材只有节选章节的高中化学教材,所以教案的编写和PPT制作都只能依靠平时积累的知识。”
选择“化学能与热能”这个题目,还因为李新梅考虑到在条件有限的赛场上,该题目更容易进行课程创新和设计课堂实验。然而,在试讲时,她才知道现场的学生只负责配合参赛选手授课,没有做实验的环节,因此李新梅只能及时调整课程设计,把原计划的实验时间用作与学生的互动交流,重点展示自己设计的问题链。她通过“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材料动手实验”这类课堂指令,表示接下来是实验环节,再略微停顿几秒钟示意实验完成,而后立即衔接下一环节,由实验引出问题。当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思考,李新梅便通过归纳大家的答案,引申到相关知识点,完成知识输出。
李新梅回忆,因为与学生们配合得特别流畅,十分钟的试讲里,她几乎将设计好的问题全“抛”给了学生,比赛既惊险却又恰到好处,也正是这个取舍,让这堂化学课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。
“不论是竞赛还是真实授课,自己的所想和实际效果很可能存在偏差。”提及备课,李新梅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,“真实的教学总是面临器材、时间和学生状况等因素的限制”,师范生技能竞赛的课堂同样如此。面对条件变化,李新梅表示只有结合实际随机应变才能创造出优质课堂。
精雕细琢,传道授业
今日的赛场,明日的讲台
愿他们在成为教师的路上
继续扬帆起航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太平洋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